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首页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专项工作 资源中心 员工风采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上海市样本医院甲亢用药分析

发布时间: 2018-10-27 0:00:00浏览次数: 926
摘要:
  医药网10月27日讯 在我国,ATD仍是绝大多数甲亢患者的治疗首选。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指甲状腺本身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甲状腺毒症。其病因主要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Plummer病),其中Graves病是甲亢最常见的病因,占全部甲亢的80%-85%,通常由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加上环境、情绪、精神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多见于女性。中医将其归为“瘿病”范畴。甲亢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多汗、多食、怕热、易饥饿、消瘦、乏力、情绪不稳定、易发怒、皮肤温暖潮湿、紧张焦虑、多言好动、心慌、手抖等症状。目前甲亢的治疗方法主要为口服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同位素131I治疗和甲状腺手术治疗,在美国和多数欧洲国家多采用131I治疗,而在我国,ATD仍是绝大多数甲亢患者的治疗首选。
 
  患者人群分析
 
  2018年1-6月上海市样本医院甲亢诊断抽样处方共计12,001张,其中男性患者3,318张,女性患者8,683张,男性患者约占27.6%,女性患者占72.4%,男女比例约为1:2.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从图1可见,甲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抽样处方中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95岁,平均44.5岁,发病高峰年龄为20-50岁,占 61.9%,尤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王中王中特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AS)
 
  甲亢用药分析
 
  ATD治疗是一种保留完整甲状腺体的方法,不损害腺体及周围组织,使用简便、安全,且一般不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但最大的缺点是复发率高,而且治疗时间长,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这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
 
  2018年1-6月数据显示,上海市样本医院临床在用ATD类药物有(图2):咪唑类的甲巯咪唑(MMI)、硫氧嘧啶类的丙基硫氧嘧啶(PTU)、希瑞康胶囊、西那卡塞和复方碘5个通用名,其中甲巯咪唑处方张数占83.3%,丙基硫氧嘧啶处方张数占15.8%,两者合计占99.1%。甲巯咪唑主要通过抑制甲状腺组织内的过氧化物酶及碘的有机化、氧化、耦联等过程,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发挥甲亢的治疗作用,2011年美国ATA和AACE在甲亢诊治指南中将甲巯咪唑明确推荐为治疗甲亢的首选药物。临床所用均为Merck(默克)生产的赛治;丙基硫氧嘧啶主要通过抑制外周组织中一碘酪氨酸向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转化,发挥治疗作用,临床所用均为上海朝晖药业生产的丙硫氧嘧啶片。
 
王中王中特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医院处方分析系统(RAS)
 
  在甲亢的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维生素类、保肝护肝药、升白细胞药以及β受体阻断剂等辅助药品对促进主药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毒副作用具有积极的协同作用。按处方频次计,常用的甲亢辅助药包括:利血生(升白细胞药)、美托洛尔(β受体阻断剂)、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护肝药)、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剂)、双环醇(保肝护肝药)等。升白细胞药和保肝护肝药主要用于应对ATD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肝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β受体阻断剂能有效地拮抗甲状腺素(TH)外周作用,并有抑制 T4 向 T3 转化,较快改善伴随甲亢出现的心动过速、心悸、心律紊乱或烦躁焦虑等精神症状。
 
  甲亢药全球上市及研发动态
 
  目前,全球已上市的ATD类药物共有6个,分别为甲巯咪唑、evocalcet、卡比马唑、velcalcetide hydrochloride、度骨化醇和马沙骨化醇。除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其余均未在国内上市,但度骨化醇(口服制剂)和马沙骨化醇(注射剂)已有企业申报临床,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在我国上市,拓展临床对该疾病的用药选择;全球ATD类药物处于Ⅱ期临床研究及以后的有4个品种(如表1),其中处于III期临床的1个,Ⅱ期临床的3个。但处于III期临床的Otelixizumab用于Graves病的研究目前已终止。所以,ATD类药物的更新换代依然十分滞后,加快新药研发刻不容缓。
 
  表1 全球临床在研ATD类药物研发概况
王中王中特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
 
  注:每月提取连续1周(周一至周日,7天)的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病房原始电子处方。数据来源于上海市重点二三级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