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4+7”带量采购正在下一盘大棋摘要:
医药网11月23日讯 11月14日晚《新闻联播》刚刚确定了带量采购的主基调,11月15日就透露出具体细则,没有改变初衷,也没有整体调整,“4+7”带量采购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几家欢喜几家愁,摆在面前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国家准备下一盘很大的棋。
“看病难、看病贵”话题虽然颇多争议,但不可否认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国家层面之所以坚定不移地推进带量采购,是因为这盘棋一旦实现预期,不但会改变整个医药产业的业态布局,还将直接影响流通领域、营销模式的颠覆式变革,彻底扭转“新瓶装旧酒”的医改被动格局。
重塑产业布局
降价是永恒的主题,医保局作为医疗服务购买方,对降价幅度绝不会心慈手软,这一点不必抱有幻想。“以量换价”作为交易也算是公平合理。这次带量采购可谓一箭三雕,可以实现几个目的。首先,对工业而言有如下影响:
1、制造参比
虽然仅涉及31个品种,但其总体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元,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数量少、投入大,企业还妄图“回本”,明知进口原研药根基牢、成本高,还是先从这两类产品动刀。
就像家长打孩子先打孩子王一样,连“领头羊”都敢打,各地医保局在今后集采、砍价时就有了参照。目前普遍存在的仿制药、普药、中药,甚至创新药可以小幅度降价吗?给个理由先!
2、塑造龙头
敢于投入一致性评价的企业,实力都不一般。现在给一个不费吹灰之力迅速占据全国至少20%市场份额的机会,而且持续12个月深耕细作,代价是必须让出短时期的利益。敢于应招的企业无论经济实力、产品线结构,还是整体盈利能力都绝不可能是弱者。
打江山难,后来者再抢江山更难,经过这一轮带量采购的洗礼,中标者一定会迅速扩张、越来越强,真正成为仿制药行业的“领头羊”。
3、产业集中
不可否认,国内4000多家药企存在小、散、乱的现状,有些企业规模不大,却是当地的利税大户,受到地方保护。关停并转,地方政府会连连叫苦,兼并重组可谓一举两得,既可以注入资金、技术,也不会导致税源流失。这件事谁来做?当然是得到发展壮大的制药行业“领头羊”大哥。因此,制药行业的集约化发展,“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会在今后成为新的业态。
4、强者更强
与国际行业巨头相比,国内制药企业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抗争合力,因此,无论在研发投入、产品更新换代,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都略逊一筹。国家希望通过带量采购政策弯道超车,产业重塑、兼并重组打造出与国际巨头竞争实力旗鼓相当的行业大鳄。不从“领头羊”做起,还能从“小虾米”开始?
因此,这盘棋的第一步是希望重塑整个医药产业的业态布局。
改造流通和营销
企业是责任的主体。无论是“两票制”,还是试行的MAH制度,主体责任上移至源头,形成闭环式管理是本次医改的初衷。而生产企业最棘手的问题是,产品如何销售出去。带量采购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销量有了保证,那就在产品质量和建立渠道方面多下功夫。这也符合党中央对带量采购中“确保质量和供应稳定”的宗旨要求。
企业不再投入更多精力于一线销售,为了确保供应,何不直接对接医疗机构,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呢?这正是继“两票制”之后鼓励发展的“一票制”。如果“一票制”得以实施,不但减少了中间环节,而且企业的主体责任更加明晰,整个行业的流通领域必将重新改造,这是不是这盘棋的第二步预期呢?
另一方面,营销模式实现合规、升级。“带金”营销一直是行业的诟病,也是多年医改不能彻底根除的顽疾。带量采购明确提出压缩“营销费用”,降低灰色黑幕形成的土壤。这是一招明棋,所有人都能看懂。
但是对根深蒂固的营销模式进行彻彻底底的改造,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合规难道仅仅是“降低营销费用”?合规的落地需要从企业战略、顶层设计、营销体系、部门设置、人员配比等多个维度着手,是一项系统的升级工程。
不难看出,本次带量采购将会打破原有营销模式的格局。对于自营管理的销售团队来说,专业性、学术化的要求将被迅速提上日程,那些不能胜任新形势、新变化的团队成员,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代理商也有可能被上游企业甩开,或者根本不适应企业要求选择退出,企业直接将管理触角延伸至终端自然人。企业掌握着生杀大权,代理商的区域优势丧失殆尽。
“4+7”带量采购尽管还不完善,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待解决,尽管有各种解读的声音,唱衰的有,红脸的也罢,但从国家医保局矢志不渝走出来之时起,这虽是探索价格机制的一小步,却是促进国内仿制药企业革新腾飞的一大步!
|
Copyright ©2015 王中王中特
粤ICP备15022662号(粤)
-技术支持:信息管理部|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