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年采购500亿!广东耗材交易哪些巨头争霸?摘要:
医药网12月4日讯 挂网集采有力促进了医用耗材价格透明,规范了采购行为,降低耗材价格虚高,各地近年来积极探索“两票制”“双十制度”“百分制”“备案采购”等器械耗材采购政策模式,国家和地方“以量换价”和“强化监管”态度明确。12月2日~3日,第四届“中国药品交易年会”在广州召开,围绕“智慧产业、健康未来——新时代•新突破•新平台”主题,聚焦医药政策新形势,以广东、福建等为代表的医改先行区,正在把握稳中向好的市场结构性改革机遇,加速行走在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的道路上。
成绩:基本实现全省线上采购
力求充分挤出医用耗材可能存在的价格水分,是各省出台耗材采购政策的初衷。2016年7月5日,《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九部门关于广东省医疗机构医用耗材交易的办法(试行)》出台,依据方案,广东将通过全省集中的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平台,开展医用耗材挂牌、成交、采购、配送和结算等交易活动。
在本次大会同期举行的“医用耗材高峰论坛”上,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交易部经理陈丹发言表示,2016年10月份省采购平台正式启动耗材挂网采购,省内企业和医疗机构陆续对接线上交易,2016年11月、12月两个月的交易额就达到了13.86亿元。“2017年全年耗材交易金额为236.5亿元,2018年1月~10月,耗材交易金额已经突破了预期的500亿元,达到537.98亿元。”
除了交易金额猛增,参与交易的医疗机构数量同样大幅提升。广东药品交易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参与耗材交易的医疗机构数量仅为828家,2017和2018年数量分别增加到1259家和1693家,现在省内基本实现医疗机构的医用耗材都在交易平台线上采购。
除此之外,参与交易的配送企业和生产企业数量也实现几何量级的倍增:2016年,参与交易配送企业数量为1663家,工业企业数量为2013家;2018年,参与交易配送企业数量增加到3656家,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4439家。
亮眼数据背后是采购规则的精细化设定。广东医用耗材采购参照药品采购的规则,采取“双信封”制度,经济技术标评分包括:产品认可度(35分)、企业销售规模(35分)、产品质量认证情况(10分)、产品质量抽检情况(10分)、配送及时率(10分);商务标评审阶段,候选产品2个及以下的,选择报价最低的为交易品种,候选产品3个以上的,选择报价量最低和次低的为交易品种。
陈丹指出:“通过经济技术标,可以把一部分优秀企业筛选出来,如果同组有效报名产品数在5家以内,经济技术标不淘汰直接入围,而同组有效报名产品数超过5家以上,经济技术标淘汰率可以在50%左右;商务标阶段,医疗机构必须优先采购最低价品种,但考虑到耗材的实际临床需求,候选产品超过3个的品种,医疗机构可根据情况选择次低价品种,但次低价品种采购量不得超过医疗机构报量的30%。”
数据:进口产品销量依然强势
思考:医保控费如何把握先机
日前,全国31省市自治区机构改革方案全部获批,地方医保局密集挂牌,其中近半的医保局高配为正厅级。业内普遍认为,高级别医保局在对接监管和市场领域将拥有更多“话语权”,便于医保工作的落地开展,更好地履行支付方职能。
除了广东省,福建省作为医改“明星”,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举措一直备受行业关注。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规范耗材购销行为,今年7月,原福建省医保办发布《关于开展医疗器械(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结果全省共享工作的通知》,该项工作如今正在落地之中。
“阳光采购全省共享明确省内各级医保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和参加我省耗材联合限价阳光采购的耗材生产企业或进口商(报关企业)及配送企业,必须通过省级平台申报并进行交易。”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网络部主任张杰介绍,未来采购工作将进一步扩展到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连锁药店。
按照政策要求,此次阳光采购全省共享所涵盖的产品包括高值医用耗材、普通医用耗材(含检验试剂)、其他;另外,耗材生产企业或进口商(报关企业)未在省级平台申报的产品,医疗机构不得采购,并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参加省级耗材联合限价阳光采购价格共享。
共享价格采集明确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全省各统筹区组织开展的耗材谈判形成的价格;省级平台运用各种价格发现方式采集的省内外耗材采购价格;省级平台牵头通过谈判、竞价、询价等方式取得的采购价格。“对于耗材企业的交易行为,采购平台会进行针对性的量化评估,包括有些企业瞒报全国最低价,采购平台后台都会严格记录,做出扣减信用分数的相应处理,企业一定要慎重对待。”张杰如是指出。
医保控费大环境之下,价格下行趋势难以回避,这对每一家企业都是艰巨的市场挑战,如何顺势而为至关重要,对于耗材企业而言,整体化的解决方案就成为迫切选择。保赫曼(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全国销售总监郑宁表示:“炒一个菜和办一桌席,成本利润结构肯定不一样,从单个品种和整体方案的差别来看,虽然可能每一个产品的利润空间被摊薄,但整体利润在量的支撑下仍然可以得到保证。”
研发成本逐步收回,生产、运营、管理成本不断降低,价格下行也是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表现,供需两端和价格支付之间的量价挂钩,意义格外突显。业内普遍认为,公立医疗机构固然强势,终端话语权掌握在临床医生手中,以往对于临床用量的保障难以形成精准计算。
“从药品招采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国家医保局牵头的带量采购已经开始,医保对以量换价的制度性推进正在趋于加强。”郑宁进一步坦言,耗材方面短期内可能无法做到国家级、省级的带量采购,但市县一级的带量仍然有机会,行业也在期待后续配套制度延伸落地。
|
Copyright ©2015 王中王中特
粤ICP备15022662号(粤)
-技术支持:信息管理部|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