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首页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专项工作 资源中心 员工风采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4+N”带量采购来了!四大重磅趋势谁得最大红利?

发布时间: 2019-10-14 0:00:00浏览次数: 591
摘要:
  医药网10月14日讯  “4+7”扩围25省联采,对医药行业的影响甚至比上一轮11个城市联采更大。从本轮企业报价开始,直到中选结果公布,可谓“惊涛骇浪”,有些业界人士用“贴身肉搏”形容此次激烈的价格竞争,也并不为过。
 
  扩围联采“后效应”
 
  从表面情况观察,可以看到,此次扩围联采,一是价格厮杀比上一轮更猛烈,部分产品的报价与上一轮4+7的“跳水价”相比,降价幅度超出了行业预期(最大降幅达到了78.35%)。
 
  二是从第一批试点结果看,中选产品市场即为1,不中选即为0,虽然此次是三家中标,但机制没有改变,这种竞争法则注定会异常残酷,也注定了不会有常胜将军。此次五家第一批中选企业,体现更多的是投标企业各自的策略和底气,此次中选企业结构发生改变,也不会是第一次。
 
  三是外资企业对政策变化的适应性有所提高。相比第一批试点中选的企业和产品数量都有所增加,外资企业与第一轮反应的不同,将加剧仿制药未来竞争。
 
  四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零和博弈面前,实力成为致胜法宝。本轮中选的黑马企业虽然招致各种吐槽,但如果没有一致性评价全国领先的实力,想必也不可能制定出如此投标策略。
 
  第五,这其实是企业自己需要战胜自己的竞争。在头孢呋辛酯片、氨氯地平片的报价中,中选与未中选就在一分一厘之间,中选失之交臂的企业对这一点或有更深的感悟。
 
   “4+7”有传导作用
 
  换一个角度,“4+7”第一轮试点加上此次的25省扩围联采的总采购金额,与国内医药市场的总体规模相比所占比例还小,对整体医药市场的影响不算大,因此对于一些围观型企业来说并不一定要大惊小怪,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对“4+7”政策掉以轻心,因为政策会发生传导作用——就像笔者曾预测“4+7”将向“4+N”演进,而此次扩围只是N中招标范围扩大的一种方式。
 
  随着“4+N”带量采购在品种、使用单位、从药品渗透到医疗器械领域等方面的进一步演进,笔者以为,这会对行业、产业、企业产生以下四方面的重要影响。
 
  1.加速行业洗牌 扩围的结果更坚定了“带量采购、招采合一、保证使用”的改革思路。无论医药企业愿不愿意,新的药品集中采购已经开启,未来,竞争机制、采购规则、营销规则、产业格局、产品结构、使用政策等都将会动态地发生改变,“4+7”仅仅是一个序幕。可以预判,药品集中采购下一步将进入“全国联合采购”的新阶段。
 
  2.加速本土药企国际化,实现进口替代 随着政策的逐渐推进,将促进我国制药企业对国际先进制药企业的追赶。形成专利药、仿制药和中成药三条企业未来发展的跑道,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专业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智能制造逐渐成为生产标配,以患者为中心的数字化营销转型成为企业必需。
 
  3.加速形成“大型规模企业+中小特色企业”的产业结构 随着带量采购试点的进一步深入,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也将配套推进。一系列的医改组合拳,使得有实力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强者恒强,吞噬那些产品和经营方式同质化的企业的市场,逐渐形成大型规模企业。最后能生存下来的,将会是一批以创新和技术为先导、有产品特色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将在细分领域各显神通,与大型规模企业在产业健康发展中形成互补。
 
  4.加速竞争法则巨变 “4+7”后时期专利悬崖在中国的出现,行业的竞争法则将发生巨大改变。带金销售的土壤逐渐消失,仿制药采用“新药销售方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未来竞争的主题将主要集中在创新和技术,经营的低成本,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口碑,市场准入和企业对政策环境的应变快慢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和技术。
 
  剩者分享最大红利
 
  经历了中国医药行业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尤其是最近十年新医改的发展阶段,政策成为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医药企业的营销理论随着政策的变化也不断变迁,诸如从初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产品为王,到企业发现销售力量后的销售为王、渠道为王,只有推力不行,市场还需要拉力,企业又进入到了市场为王、品牌为王的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各种理论各领风骚,且有所反复。其实,无论理论怎样变化,归根结底推广的本质没有改变,那就是定位中的“差异化”。
 
  随着新修订《药品管理法》的出台,一致性评价的加速,产品在供给端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政策也将彻底改变临床的产品结构,促进产品间的“一致性”越来越多。多元复合制医保支付体系的建立和医保支付价格的制定,还将使产品的价格继续趋低。
 
  毋庸置疑,未来专利药的竞争就是技术差异化的竞争,成本是仿制药企业生存的底线,仿制药的竞争将是低成本下的差异化竞争(包括产品、经营方式、营销模式各方面的差异化),在差异化中继续追求低成本、高质量。
 
  医药行业的变革会使得很多企业和从业者在这个阶段充满了“不适应”,但也应看到,这个阶段正是中国医药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初期,虽然步履蹒跚,但依然朝向朝阳,充满巨大魅力。而医药行业未来的“剩者”,也一定会是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红利的最大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