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多跑一次”背后的医疗服务流程再造摘要:
医药网11月15日讯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组织“媒体工作坊”活动,赴浙江深度调研医疗卫生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
自2016年开始,浙江省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举措。2018年以来,浙江省把“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和方法延伸到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切中群众看病就医过程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关键小事”,使之成为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破解医疗卫生领域难题的重要抓手。
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十方面内容: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便民惠民服务更贴心;急救更快速;配药更方便;母子健康服务更温馨;转诊更顺畅;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更普及。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看到,在一站式检查预约中心,患者可以集中预约B超、放射、内镜等多项检查。如单项检查,医生可诊间通过系统直接预约。一站式集中预约成功实现“检查少跑腿”。
浙大二院常务副院长、副书记王伟林介绍,住院院前准备中心统筹管理全院各院区的床位,实现床位资源、预约信息、院前准备、检查结果“四个互通”,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入院更快速、住院更省心。患者平均住院日从2017年的7.09天下降到2018年的6.74天,相当于通过效率提升增加床位200多张,人均、床均工作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王伟林介绍,浙大二院创立“三准入、三评估、三随访”的日间手术评估管理体系,在严格评估、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广泛应用微创技术,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374个术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2018年全年日间手术量已超2.16万台,占住院手术总量的近30%;较2017年增长18.39%。
浙大二院客服中心主任叶小云介绍,门诊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窗办理、一站服务、一章管理”,将以往分散在门诊办公室、财务科、医保办等不同部门的医事服务集中到一个地方办理,并将医院出具的医疗文书证明、财务证明、医保证明等36项各类业务用章,统一用“医疗机构医疗业务专用章”替代,避免患者来回奔波、多头办理,患者以往需花1个小时完成的事宜在这里10分钟即可完成。
叶小云介绍,医生开具出院医嘱及相关证明后,患者/家属不出病区即可完成结算、取药、各种证明盖章等所有出院手续的办理,避免患者/家属到住院处排队办理出院手续、到药房排队取出院带药、到门诊办公室排队盖章各种证明等。出院手续办理时间也由原来的2-3个小时缩短至目前的20分钟左右。
改革前后如此巨大的变化是怎么做到的?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林莉表示,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便利,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信息化有着密切关系。
林莉表示,实施健康医疗信息化的过程,是把信息化作为医疗卫生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任务来抓,以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网上预约诊疗服务平台等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打破系统内各条线上的信息孤岛,加强与人力社保等部门数据共享。同时,在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药品供应保障、医疗保障结算等领域推出一批“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新服务、新业态,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顾国煜说:“‘最多跑一次’改革改变的是过去被动式服务的模式,把患者‘求医’过程变成我们的主动介入。在方便患者的同时,我们也要方便员工,不能增加员工的工作量。”顾国煜说,“增加的是管理的工作量。”
顾国煜介绍,管理为职工服务是浙大一院的人本定位:“在各类行政流程上主动做到‘精简改删’,从服务角度以全面务实的态度去进行。”
顾国煜表示,在服务患者中主要以优化患者全流程来提高效率,以患者角度思考服务优化方向。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态度以及暖医文化为主题的定向优化,不断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高患者满意度。
据悉,国家卫健委推出的互联网+健康医疗,就是以浙江医疗卫生服务“最多跑一次”为模板,将浙江经验向全国推广,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通过“最多跑一次”提供的服务,融合企业家、投资者及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为健康产业带来巨大商机。
目前浙大一院的职工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采用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钉钉软件,并且在智能检验系统、ICU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等方面早有探索与实践,甲状腺疾病影像中已经应用了“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机器人”,今后,该技术还将应用到肺结节、肝胆胰等疾病的影像诊断中。
传统的远程会诊系统动辄需要数十万元的信息化平台以及设备设施,而现在,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基于钉钉平台即可完成多方视频会诊、电话会议、视频会议、双向转诊、远程教学等远程医疗的大部分功能。
|
Copyright ©2015 王中王中特
粤ICP备15022662号(粤)
-技术支持:信息管理部|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