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疫情来袭 制药业备受关注 美国或想重握主动权摘要:
医药网4月10日讯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美国国内物资紧缺,由于美国为发展本国经济,将基础制造业“外放”给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导致国内的防护用品、原料药和基础医疗器械严重依赖进口,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高传染性,导致其感染数个国家和地区,致使基础医疗器械的需求量短时间内飙升,在各个国家都“自顾不暇”的情况下,美国自然出现“千金难求”的状况。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防护用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国之一,在政府领导有力,民众配合的情况下,疫情得到有效的缓解,不仅满足国内用品的需求,也在不遗余力的帮助其他国家度过难关,但这种现象引起了美国保守势力的强烈担忧,白宫经济顾问纳瓦罗、参议员卢比奥等一批人,开始以立法方式推动美国重建自己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生产能力,期望以此摆脱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并来提高美国本土抗风险的能力。
201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27万美元的药品和设备,这还不包括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大量的原料药。据相关统计显示,美国制药业每年所需的原料药,有80%都需要从中国进口,其余部分也需要从印度、瑞士等其他国家进口。
新冠疫情爆发之后,由于多个国家都对进出口施行了严格的管制措施,导致全球的进出口贸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英国、印度等50多个国家还进一步限制了药品出口的政策,让美国本土的制造业变得更加脆弱。
近期,特朗普在新闻中常常提到传统抗疟疾药氯喹对于新冠病毒有特殊的疗效,但要知道美国早已不生产氯喹,目前全部依赖印度和中国的进口,由于这种药研发较早,生产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和成熟,所以还能够保证对于美国的供应,但对于一些更新的或者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的药品和医护用品,在疫情的当口,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要首先保证本国的供应,美国只能排其次,这让在贸易中经常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很受伤。
美国医药制造业不均衡的局面并不是最近才开始的,2002年美国关闭了最后一家生产阿司匹林的制药厂,并在同年关停最后一批维生素C制药厂,2004年关闭了最后一家青霉素制药厂。随着美国基础制造业的逐渐衰落,中国和印度在医疗器械以及原料药等领域迅速崛起,逐渐成为原料药和防护用品出口巨头。
据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会显示,疫情期间中国主要生产企业累计向全国供应各类呼吸机2.9万余台,其中向湖北供应近1.8万台,含有创呼吸机3000余台;向国外供应的呼吸机达到近1.8万台,其中有创呼吸机达到4000余台;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达到150万件以上;医用N95口罩日产能超过340万只;重点跟踪企业医用隔离眼罩/面罩日产能达到29万个;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日产能1万台;手持式红外测温仪日产能40万台。2月恢复全部产能后,磷酸氯喹日产能达到10万人份,累计生产67万人份;阿比多尔日产能5万人份,累计生产80万人份;法匹拉韦日产能1.15万人份,累计生产了13.75万人份。
这一份份让无数病人心安的数据却让美国的保守党派更加焦虑和担心,并开始推动美国议会尽快恢复基础药品和防护用品的制造能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甚至以此来弹压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美国确实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恢复其国内的基础药生产能力,但其基础药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成本,美国本土生产基础药的成本远高于全球采购的成本,这也是美国市场经过时间积累后作出的判断,强行通过法案和政策来调整,只会让其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倒行逆施,终难长久。
另一方面,中国基础制造业连年增长,其基础药的制造优势也不仅仅存在于价格方面,生产效率、市场稳定性、原料采购等方面都已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次受到疫情影响,工业增加值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医药行业依靠自己的天然优势,依旧保持着正增长;以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为例,在2020年初全省工业增加值下降17.1%的情况下,医药行业依然保持正增长,1-2月江苏省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长3.5%,依然呈现健康良好的态势。
中国制药强在制造,美国的制药重在研发,只有双方取长补短,精诚合作才能真正促进制药业的长足进步,为医疗和药物发展做出大国贡献。
|
Copyright ©2015 王中王中特
粤ICP备15022662号(粤)
-技术支持:信息管理部|联系我们
|